ALPHA Camp 學期2-2 回顧自己的進步-ORID

2022年2月班 ORID 記錄

OBJECTIVE

2–2 這學期提高了投入的時間,包括 2–1 結束後的農曆年假預讀,以及工作空檔的時間。相較於 2–1 以及之前網路課程自學時期,常為學了一點新東西的自己沾沾自喜,但同時卻也很迷惘。在 2–2 的課程中,透過專案實作,變得辛苦但卻很踏實。

在專案實作的內容中(S2 電影清單與 S4 翻牌遊戲),不僅是透過教案的示範理所當然地把 code 組裝起來而已,而是有意識地反覆:

  1. 當週內容掃過大標題 -> 每小節的 title -> 每小節學習成果與目標、大概篇幅長度
  2. 每個大標題內的影片觀看,大概知道怎麼做出來。大標題結束大概就是一個段落,回頭確認內容,包括教案文字,此時要確認自己理解每一行的內容、邏輯、method 用法。此階段會花很多時間停下拆解與反芻。
  3. 寫筆記前,已經對當週內容有整體概念,再從大範圍檢視到小範圍,記下重要觀念或是易踩雷的地方,而不要花時間寫 code 細節。

REFLECTIVE

手把手的教學最怕最後只會複製貼上,自己面對的時候一片空白,或是不理解邏輯原理。所以透過更多投入反覆拆解與反芻內容,增加學習循環。教案與工作坊中,也設計導入了運算思維的訓練、Data Driven 觀念、MVC 程式架構等等,感受到AC不僅是在教我們寫 code,也同時在訓練我們的思考。

INTERPRETIVE

知道自己的記憶方式是靠原理、原則、與關聯性,所以光只跟著示範做一次是不夠的。開啟每週的新專案新內容,就像面對一堵高牆,而運算思維的訓練,就是幫助我們拆解問題的思考工具。

DECISIONAL

2–2 的內容給了我們拆解問題的思考工具,不是學了就滿足了,而是要刻記注意自己有沒有熟悉運用。做好時間管理、睡眠品質管理,不要低估了這些時間能累積的成果。

接下來是 3/28~4/23 的學期 2–3,希望可以像 2–2 一樣投入時間(拜託工作不要突然爆量),2–3 結束之後不論有沒有要接續 AC 的學期 3 (6 月開課),都會有一段時間,打算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探索一番(side project、作品集、繼續 Python)。


前端或後端的選擇

接下來學期 2–3 我選擇後端主修。依據自己的技能,對於將複雜事情簡單化的工作,更激起我思考的動力,以及獲得相當的成就感。另外,我也認為開發產品時,透過資料結構以及流程設計,能規劃使用最少的資源達到最多的目標,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情!